心情

上星期天下午,發生在我身邊的一件事,讓我感觸深深/

有一對感情不錯的父女,由於平時很忙,女兒沒機會回家探望年長的單身父親,好不容易在星期天擠出了點時間帶著孩子和先生興高采烈地回到娘家看望老爸,,做父親的當然更是喜出望外,樂樂呵呵地張羅了一桌好飯,留下孩子們吃過了晚飯再走,和樂融融的氣氛,讓我這位遠離父親的女兒羨慕不已.末了,這位女兒卻因為老爸再婚之事沒有事先告訴她而非常不滿地與老人家理論了起來,而且她的聲音之大,遠遠超過了她的父親,最後終於演變成吵架,聖至吵得不可開交......我們只好請她的先生把她帶離了現場......其實這位女兒是為擔心老爸婚後能否幸福而著急,可她以這種方式出招,使得她老爸誤解了她.

此事深深地觸動了我/這對父女間的口水戰算是停息了,可我捕捕嗵嗵的心卻跳個不停......

我悶心自問:為什麼合家歡樂的氣氛霎那間會便得烏煙障氣-以不歡而散告終呢?是那位父親的錯?還是那位女兒的不對?好像都不是耶。到底問題出在哪裡?我百思不得其解。在通過與格友們用心迴響的啟迪下,我終於找到了真正的原因—是因為講話的關係。既然如此,那我們在對人講話時,是不是該講究點方式方法—也就是講究點技巧呢?

比如:對待有錯的孩子,用開導的方式比嚴厲訓斥或打罵來得妥當吧/如果只是一味地指責他們的不是,我想這些寶貝們大多數可能都會不服氣,有的還會跟家長頂撞,更嚴重的還會翹家,讓做父母的即生氣又心疼還要為他們擔心.。最後只能事倍功半,甚至功虧一潰。現在的小孩子受寵慣了,加上自尊心很強。如果把有錯的孩子叫到身邊,先表明你正確的觀點,然後說出你的理由,我想,不用你深說,他們就知道自己錯在哪兒,這樣就比較容易去糾正他們所犯的錯誤。

夫妻間也是一樣,想要讓對方的想法一致,是不是應該以商量的語氣去徵求一下彼此的意見呢?這樣一來,對方會感覺到你有尊重他或她,勾通起來就比較容易些, 如果像這樣凡事都共同商量著該怎樣辦.還有什麼理由吵架呢?

再者, 如果想要與意見分岐的長輩達成共識,講話就更應警慎,一個不小心就會被誤解的.也不能全怪他們,兩代人本身就有代溝。別以為他們中大多數學問不及我們,或許理論知識比我們少,可是他們的實踐經驗卻比我們豐富得多呀/他們雖然年齡大了,可心還不老啊。當然他們有權力去找屬於他們的幸福呀/我在想:如果我是那位父親的女兒,既然是好意要關心父親,希望他晚年過得好,而自己又沒辦法長期陪在他身邊照顧他,最多也只能紙上談兵,想要做到讓父親晚年沒有孤獨感,可自己又感到心有餘而力不足,那就應該真心誠意祝福他的第二春幸福快樂;萬一他以後的婚姻不幸,再來幫他收拾殘局也是應該的呀.最起碼相當於是對他的養育之恩的報答吧/如果確是感覺出他的這樁婚姻有問題,而當事者的他仍知迷不悟,那就不防換個方式,再另找個適當的機會,先徵求一下這位老父親在對待此事的意見,再針對他的問題的所在引誘似地開導他,旁敲側擊地勸說他,講話的語氣再放柔軟些,或許結果會比較不一樣吧/

在對待朋友問題上,更是如此哦。我們常聽人講:某某很不錯,可就是講話有點尖酸刻薄,所以大家都不愛理會他或她,更不要說與其交往;我們也常常聽說::某某人的人緣特好,主要是他或她講話很中聽。如此這般.那我請問你一句—朋友,說句實話,你喜歡聽難聽的話嗎?簡單講吧,如果你有位近的親戚,就說你姨媽或姑姑吧,如果她們待人處事很和善,你是不是很喜歡接近她,反之你又是不是想躲開她呢。再說,世上有幾個人喜歡聽難聽的話?

我再舉個簡單的列子吧-我先生的同事因急性腦炎住院,他那平時很乖的小兒子來醫院看望他,見了面第一句話就說:「哦,爸爸,您沒有死啊,可把我給嚇壞了呀!」你聽聽,如果是你,感到別忸不別忸。他已是中年人,本是好意要告訴他的爸爸他有多麼的擔心,可他講出的話能聽嗎?據說當是把他爸爸氣得臉青白黑的,還老半天說不出話來。

總之,在我們的日生活中,在人與人的交流中,講話是一門很大的學問啊/不要小看它喲。難聽的話,我們要儘量少說,最好是不說,或是萬不得已的情況下,要有針對性的—分人,分時,分場何,該說才說。不要說你我不愛聽,就連一兩歲的小孩  , 如果你的語氣不好或給他(她)難看的臉色,他們都會在自己的小臉上流露出不滿的情緒來表示抗議呢!既然都知道這些道理,那我們平常講話,是不是該學學善長講話的人講話的技巧呢?!

原文出處:朵朵的隨想空間- 如要留言請到原網站(簡體網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幾米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